c1.gif (323 bytes) c2.gif (323 bytes)
 



logo.gif

  【科幻与奇幻永不能融合吗?】

  ★转贴原文如下:
  http://kejiwenhua.cn/aspx/default/newshow.aspx?classid=141&id=561
  由于中方嘉宾缺乏科幻文学背景,国内又找不出更多有足够分量的科幻作家,2013年8月17日晚在上海书展举行的文学对话“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和北美科幻”,最后演变成了加拿大和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两位科幻小说作家—罗伯特·索耶和刘慈欣的“隔空”对话。
  科幻小说为何流失读者
  索耶是世界著名科幻小说家,曾囊括世界科幻三大重量奖项:星云奖、雨果奖和约翰·坎贝尔纪念奖,被称为加拿大科幻文学教父。索耶此次来华,主要是为了推广两本刚在中国上市的小说《人性分解》和《触发》。
  索耶表示,这两本书代表了他的探索方向:努力将科幻小说与其他类型小说结合起来。他介绍说,在美国和加拿大,科幻小说的主要读者群是十几岁的男生;而当他们逐渐长大就不再读科幻小说了。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科幻小说主题的重复。“以星际旅行为例,几十年过去了,《太空漫游》系列仍然是这一题材里最棒的。”索耶说,“这就造成一个现象:当读者第一次读某一类型的科幻小说时,会被其中的想象力所吸引。但当他不断读下去,发现后来读的桥段都大同小异。”
  索耶说,自己写了22本长篇科幻,几乎囊括了当下所有的科幻题材,此次出版的两本新书将科幻与家庭伦理和特工冒险相结合。
  中国科幻缺乏双向交流
  索耶断言:“科幻小说和其他所有类型小说都能融合,唯独永远不可能与奇幻小说搞在一起。”这一想法,或许与被《哈利·波特》“抢走”一座星云奖杯有关。
  2003年,索耶代表作《计算中的上帝》获星云奖提名,呼声很高,赢家却是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10年之后,索耶提起此事仍愤愤不平:“《哈利·波特》根本不是科幻小说。”
  索耶表示,制约中国科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双向交流。据他所知,外国的科幻小说在中国很有市场,但很少有中国的科幻作品被译介到西方。尽管如此,索耶还是看好中国科幻的前景。“中国读者数量全球第一,科技发展也非常快,相信很快就会涌现出更多像刘慈欣一样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幻作家。”索耶说。

  ★荆戈观点:
  科幻与奇幻肯定能融合!原因:奇幻里的主要道具完全可能被科学制造出来,比如:巨龙(克隆+转基因)、魔戒(电磁场+脑控)、魔法(空间系魔法=虫洞,水火土风魔法=化学)、机甲(看看美国军械库)、上天入地下海(看看飞碟的照片)。至于奇幻故事的桥段,科幻小说里都有。除了道具以外,奇幻里还有什么是科幻里没有的?那些思想僵化的人更适合去当反伪科学的斗士,不要再当科幻作家了。科幻作家自我束缚自己的想象力的结果就是让科幻永远被奇幻或别的什么幻踩在脚下,永远不能登上幻想天堂的最高点。
  
  

 


 【 Previous | Back To Main Page | Back To Top | Next 】
 (C) Copyright 2013 51fly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科幻桃花源 版权所有
Email:scifi@qq.com

c3.gif (176 bytes) c4.gif (175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