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腾独家报道

c1.gif (323 bytes) c2.gif (323 bytes)
  蒋有国老师,和他所代表的一群执着的科幻迷,点燃了中国科幻的星星之火。。
    

biao.gif (4482 bytes)

----四川省乐至县石湍镇初级中学大宇宙校园科幻文学社活动纪实

《超越时空的梦想》
        蒋有国
     

四川省乐至县石湍镇初级中学,邮编:641506

     
前言

  四川乐至县宇宙文学社的传奇故事两年前我就听说过,但一直没有看到具体资料。我离开《科幻世界》后,蒋有国和黄丽两位老师曾到那里去找我,可惜失之交臂。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下,两位老师的这些大胆实践恐怕只能被认为是荒唐之举,所以也没有谁想起总结他们的资料。好在今天的科幻文学不再象前些年那些寡为人知。世上的"疯人"们也能有自己一诉心声的地方。
  十月下旬,我收到了两位老师总结的长达数万字的资料,从中精选出以下这些内容录入电脑,提供给各科幻杂志、科幻网站。
  在今天的中国,科幻文学仍然是一种"群众运动",所以,象蒋有国、黄丽这样的例子仍然是需要我们大力挖掘并提倡的。值得注意的是,蒋有国开始推广科幻接力的时候,也就是姚海君在偏远的大兴安岭林区创办《星云》的日子。而最先关注"超越时空科幻接力"的刘相辉也是在封闭的河南小城汝州开始了他的科幻事业。在封闭的"小地方"常有人执着地追求科幻艺术,正是今天中国科幻事业的重要特色。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沿海城市"后现代"环境中长大的科幻迷可能不太理解这两位生活在贫困山区的老师的一些思路。希望你们在阅读本文时不要先发议论,而是要先了解一下,他们面对的是怎样一种"前工业化"的环境。在那个科学之光相对稀少的地方,科幻艺术也许有着不同的含义。
  最后,希望所有看过这些文字的科幻迷朋友一起帮助他们梦想成真。
  

郑军

  
  
一、学生时代的梦想

  
  在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西部,有一个贫穷的山乡小县--乐至县,陈毅元帅的家乡。这里因绿树成荫而为成川西丘陵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该县石湍镇初级中学的"大宇宙"校园科幻文学社团因其独具特色的科幻创新活动:"科幻接力--超越时空"也成为科幻迷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吸引着全国各地众多科幻迷的注目。
  在石湍镇中学蒋有国、黄丽两位教师的倡导、组织下,该校科幻文学社成员一齐行动,联系全县三十一所中学,三十一名教师,一千二百三十六名学生加入科幻接力--超越时空的科幻接力创作活动中来。同时,他们还通过各种渠道和全国各地的一百三十五名科幻迷及其他们所组成的科幻文学社建立联系,将这个独具特色的科幻接力小说创作活动推广开去。1998年,该校在《科幻世界》第七届天狼杯校园科幻大奖赛中荣获组织奖,蒋有国老师荣获指导教师奖。《科幻世界》杂志中多次介绍他们展开的活动。2000年第四期《科幻小品》上推出《科幻接力》--超越时空专栏。以往被认为只有沿海发达地区的青少年才喜爱的科幻艺术就在闭塞的山乡生存了十四年。
  这一切,都是从蒋有国老师幼时听到的两则民间神话故事开始的。
  儿时听到爸爸讲"天上的钎担人,地下的扫把人"的故事,就把我的想象引入那无穷无尽的星空,以及深奥难测的地底。我也曾爬上山顶、屋檐、竹尖,用长竹竿挑战天上的钎担人。结果戳漏了天空--下起雨来。"钎担人败下阵来哭了"。我从爸爸的话中第一次感受到胜利的欢乐。
  母亲进入扫把人地下的坟墓,那年我才六岁,坐在母亲坟头想:母亲作了扫把人的母亲,我能进入地下当一个扫把人,就又能和母亲相见了。
  过年了,用那仅有的几角压岁钱第一次买回属于自己所有的科幻书--《铁臂阿童木》、《小灵通漫游未来》、《宇宙的奥秘》,第一次过了一把看科幻书的瘾。当时,我也曾拿起笔,写出自己想象中的钎担人在天上的生活,扫把人在地下的生活,以及我和母亲在地下相见的情景……那时,我才读小学四年级。
  读初中,老师读的那篇《隐形人》科幻小说吸引着我!我借了三次书,最后,在上课时阅读,被另一位老师奖励了两记耳光。
  读高中时,我看到了我国的四位科幻作家--叶永烈、徐唯果、任志勇、孙传松在美国科幻作家D·M·罗维克的科幻小说《酷肖其人》的后面,分别连接着写出科幻接力小说。四篇续作的名字是《自食其果》、《适得其所》、《胜似其人》、《不负其人》。各人风格不同,想象不同,表现的重点也不同。这部书给了我很大启发。刚好遇上自己的所写的科幻小说《天上的钎担人》、《地下的扫把人》在学校文学社的"新星"校刊上刊出。于是就在小说后面提出几个带悬念的问题,同时刊出,让同学们一起来想象天上无尽的世界。地下深奥难入的世界。当时我以为,每个人的想象不同,形成的神奇世界也就不同了。意想不到的是,小说结尾的几个问题引发了科幻接龙创作的诞生。这种发挥同学们创新想象的文学形式,几乎吸引所有文学社成员参加,没有参加文学社的同学也积极加入科幻接力小说的行列。特别是班上那几个平时调皮捣蛋又机灵的同学,他们笔下的想象世界特别有新意,在"新星"校刊上刊出后,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写作折兴趣。把主要精力吸引到阅读和写作上。比如杨勇同学本来基础差,可发挥出本身潜在的能力,高中毕业后竟然考上了北航。这是所有老师都没有想到的。
  从此开始,全班62名文科班同学有48名同学都加入科幻接力。怎样才能把这48名同学创作出的故事写在同一本子上呢?最后我们每一个人拿出一个作文本,用钉子钉个眼,用麻线把这48个作文本连在一起,你写完一节后传给我我写,我写完一节后又传给他写。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我们48个人把48个作文本写完了,都还没有写完我们头脑中的想象世界。
  可惜的是,不久我们高中毕业了,没有继续接力下去。那是我们学生时代写得最长的一篇科幻小说--《天上的纤担人,地下的扫把人》。虽然不成熟,还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但是它在我们的心目中是施展我们想象的天空,显示个性的赛场。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在参与,感受到成功的无穷乐趣。我们的思想来到无穷无尽的天际,飞翔到过去和未来,用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世界,创造出新意和收获的快乐,描述了惊险刺激的感受。并且,在接龙创作中,大家运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养成了一种习惯,积极主动地寻找更多的科技书和科幻书,以及能找到的一切书来阅读。这样养成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是终身受益的。这就是我们学生时代用笔写出的自己命运的主旋律--《科幻接力--超越时空》。
  后来,我们的科幻接力几乎占据了整个学校文学社"新星"校刊,不仅是我们高中文科班,理科班和初中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人数最多达到104人,我们采取的具体办法多种多样,可以两人一组男女同学之间进行情感科幻接力,也可以三五十人一组进行兴趣爱好的科幻接力。可以一个班一个组,一个年级一个组,以及整个学校文学社成员共同一组进行科幻接力。参加接力的同学入选的条件很简单:拿出一个作文本订在一起,大家共同讨论,共同构思一个个故事情节,并由其中一个同学写好科幻接力小说的开端。大家就一个接着一个传着写下去。优秀科幻接力的构思和开端刊出在校园刊物"新星"上,任何同学都可以接在后面一个接着一个尽情展示他们创新的想象世界。
  在写科幻接力小说所订的本子前面都写着每个参加同学必须达到的要求,例如:每位参加者给自己所写一段命上一个小标题,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在标题目录栏注上你所的页码数。写作时一定要看前面的内容。并与前面内容合理过渡到你所写的内容。并连成一个整体。在原有人物基础上增添一个新人物,新人物以所写人的名字命名。所描写的人物与我们现实生活中应该完全不同。想象出你新奇的人物。人物所处的环境,应该与现实生活的环境完全不同,想象出你为人物所设想新奇独特的环境。运用你创新的想象和科学来解释你的创造出的新环境,新奇人物,新事物,新武器……等等。
  不知道我们学校有多次人参加了这样的活动,由于很多人没有递稿子给我们,我们无法统计参加人数。在我们高中毕业那年,当时我们中学对此活动是最热衷的。当然我们也不排斥非科幻形式的接力小说。
  学生时代,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施展了我们的热情和才华,同时也训练了我们的想象力,创新的创造力,提高了我们的思维力和写作水平,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我们的知识量,拓宽我们的视野,也训练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因为"新星"校刊,完全是由我们学生自己独立自主办出来的,是我们自己写的文章,自己修改,自己编辑,自己买回钢板,蜡纸,铁笔,自己刻蜡纸,自己用简陋的油印机,印出一张张带着油墨香味的"新星"小报。上面有我们自己所画的一草一木一兵一器,再发给每一位同学,每一个字都包含着我们的热情和心血,我们每一个人都特别珍惜,大家也养成了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为办好我们的刊物而团结协作的精神。那年是1984年,那年我们都是十五六岁充满幻想的年龄。
  上高中时,我们读的是石湍镇中学。那一届文学社主要成员有蒋有国、黄丽、蒋玉杰、罗远中、刘元勇、邓川、李鸿鸣、杨勇等。而且那一年我们都考上了大学。可惜上大学后相互之间没有很好地联系,继续我们的接力创作。更可惜的是我读的大学里竟然没有文学社,也没有施展科幻接力的机会。不过,当时我的思想也不成熟,没想到过成立一个科幻文学社。也许那时沉浸在"二人情感接力"的磁场中吧,没有精力来进行另一场发动更多同学参加科幻接力的文学社的活动,这也许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现在,相遇到高中的同学,我们都不由自主地谈起当初的科幻接力活动。他们虽然在不同的岗位上,没有再拿起笔继续接力下去,但大家永远怀恋让我们充满幻想,过得充实的高中生活。
  在大学里,惟一值得怀念的是我和同时考上师范的黄丽同学仍在继续我们的"情感接力",结果,过去的黄丽同学现在成为我的娇妻,我们还有了一个五岁的小科幻迷。
  
  
二、讲台上的最初探索

  
  1989年,我被分配到一个贫困山区的乡镇中学。刚踏上讲台,接手的是初中92级学生。自己按照设想,雄心勃勃地以一个学生娃的热情开展起科幻接力活动。并且组织了一个"大宇宙"科幻校园文学社。
  可惜在有的教师、校领导、家长和上级主管眼里,这些都是无聊之事,与升学率毫无关系。那些老资格的教师好心地对我说,年青人有干劲有热情,要多放在教学上,不然会把学生引入岐途。
  我那倔犟的性格告诉我自己没有错,当时可以说是一意孤行地把自己的想法实行下去。上语文课时,我让学生们走上讲台,把自己读后的理解讲给其他的学生。以此来训练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我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当起了听众。我也从来不批改作文。而是让学生自己批改。我认为学生所写的作文里有他们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想象,自己更能理解,批改得更好。有问题可以查字典或相互争论。可那些教师家长们接受不了,认为我是一个上不来课的懒教师。当时这件事影响很大,在全乡教师大会上,校长发雷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搞一些不务正业的东西,自己上不来课,让学生来上课,自己不批改作文,让学生批改。我们的家长有意见,这样的教师只能让他去教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
  此事闹到乡党委、乡政府。乡党委书纪也大发感叹,这样的大学生,教小学和幼儿园我们都不要!虽然期末县上统一考试时,我们班取得了平均分92。5的优异成绩,但他们认为那是学生作弊取得的。用现在的眼光,新教材和新大纲正是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也许是自己的尝试超前了十年吧。希望这种悲哀不要再继续下去。
  后来,我被发配到离乡中心校二十多里、离镇上六十多里,离县城一百八十公里的深山中。来到一个幽静的,用过去的木制小庙改建的村小学。教小学一二年级和幼儿园的三个复式班。陪伴自己的是几棵三四百年的参天大树。当时还不流行下岗,象我这样"教不来书"的人早就该下岗了。为了每月56。2元的工资,我在这座小庙里当了半年的"方丈"。可惜就是这么少的工资,也要拖欠到几年后才领到。甚至直到今天,还有当初两个月的工资没有领到,肯定是永远也领不到的了。
  为了维持我对科幻文学的梦想,为了买到更多的书,为了冲破山区的闭塞,我只好给自己下岗,离开讲台到外面打工。科幻文学与这个贫穷闭塞的山村是那么的不相适宜。
  令我欣慰的是,当初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那班初中生里有杨汉军、杨洋、潘忠、张贵兵、吴兴函、袁胜莉、李文刚、杨蝶等十八名同学最终考上了大学。这也是前所未有的记录。他们没有忘记我这个不会教课的老师。但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我。结果一些同学却在读大学的城市里邂逅了正在打工的我。
  
  
三、转折来临

  一晃六年过去了。1997年春节我去县城,看见侄儿正埋头看一本彩色封面的书。大过年的,是什么书把他吸引在家里?我拿过来一看,是一本叫做《科幻世界》的杂志。这便是我第一次与《科幻世界》相逢。远离科幻梦想六年后,我又重新接触到了它。于是,我这个近三十的人也成为科幻迷俱乐部的一员。后来,我又回到了讲台,并且继续组织学生开始进行科幻接力创作。
  《科幻世界》介绍了我们学校的科幻文学社和科幻接力活动。在全国科幻迷中引起很大反响。外地的科幻迷纷纷写信和我们联系,并询问怎样进行科幻接力创作。我们把多年总结的经验告诉他们,并寄给他们已经完成的题材和写好的小说开端。通过邮局,我们真正地超越了时空,与各地一百多位科幻迷建立了友谊。不少外地的科幻迷后来就组成了当地的科幻社团。有成都市大邑县晋原中学高二三班的潘宇,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高2001级的孔婷婷,湖南永川市第四中学高三一班的李琼,成都市双流县棠湖中学高三一班的李颖,四川省威远县严陵中学99级7班的林建娜。北京顺义县城关二中高二二班的张铭,四川省华莹市矿务局机电总厂子弟校的"枫林冰龙"、蒋娟娟,广东省恩平市东城镇松山尾村的梁勇攀,广西桂林市长青医校98级2班的张冰雪,秦妮等。
  科幻世界杂志社兴行的第七届天狼杯校园科幻大奖赛中,我们所在的朝阳中学荣获组织奖,我也获得了指导教师奖。该奖是杂志社,四川省委,四川省科协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共同颁发的。这次获奖打破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以前对科幻创作活动的消极态度。改变了我们的活动环境。沉寂了多年的"科幻接力--超越时空"活动这才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
  1999年暑假我参加高考阅卷。发现这次的高考作文题目正是一个科幻题材--《假如记忆能够移植》。于是趁机在参加阅卷的老师中间宣传自己的科幻接力活动。当时县城四所中学的语文教师一拍即合,答应共同开展科幻接力活动。让高中学生们拿起笔来畅想他们的未来。这几位教师分别是乐至中学的汪兵、乐至吴仲良中学的蒋仁华、钟显兵,乐至职中的王兴田,乐至实验中学的吕小铃,张承刚。他们组织自己的学生开始了新的科幻接力。
  这个暑假的另一件事是在进修时遇到了全县其他学校的很多语文老师,这其中有我的同学和已经当教师的学生。我和他们谈起科幻接力活动以及组织科幻文学社团的想法。一部分老师对此感兴趣,有桂林中学的陈倩老师,金顺中学的仇盛军老师,刘元勇老师,蟠龙中学的罗远忠老师,郭建文老师,中兴中学的宋良彬老师,张建民老师,钟铃老师,朝阳中学的杨志老师,王芳老师(他们俩曾经是我的学生)。凉水中学的李福全老师,吴铭老师,良安中学的王保田老师,双河中学的张开云老师,彭启贵老师,通旅中学的黄亿富老师,吕红兵老师,宝林中学的姚志老师,石湍镇中学的杨汉军老师(我过去的学生),蒋玉杰老师,孔雀中学的潭建波老师,南塔中学的熬仁明老师,童家中学的邓婷老师,四兴中学的陈秀娟老师,城东小学的吴建军老师,龚艳春老师,。加上我和黄丽,以豚阅养成时遇到的几位老师,共21所中学的33名教师,先后组织了一千二百三十六名学生参加了科幻大接力活动(有署名记录)。
  
  
四、未来的设想和期望

  
  说到对未来的期望,首先就是希望很多年积累下的一千多万字的习作能够被出版社或杂志社的编辑们挑选。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够发表水平,也能凑一本十万字的书了。更重要的是,它将是对我们许许多多热情师生的最好鼓励。
  其次,我们的经费实在有限。开展这项活动的经费全是我们教师们自己掏腰包。而从95年到现在,已经有20个月的工资被拖欠。现在是十月份,今年的工资也才发到三月份。我们教师自己的生存都有问题。我甚至多次产生再出外打工的念头。要实现梦想离不开钱,贫穷的学生拿不出钱买稿纸,大家把作文本收集在一起,把没有写完的撕下来集中钉在一起,就成了科幻接力的"标准稿纸"。
  外出打工能比在这里当教师多挣一些。不过,那样会有相当长的时间离开我的学生们和科幻接力活动。这是我正在面对的矛盾。
  由于缺乏资金,我们买不到更多的科幻图书和科普读物,尤其是最新的图书。很多学生都没有钱按期买《科幻世界》,虽然这每月五元钱在发达地区的孩子们眼里算不上什么。在我们这里,每个同学每周节约一角钱,集中起来订一份杂志大家看。现在我们订的杂志有《科幻世界》、《科学世界》、《大科技》、《奥秘》等。但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科幻图书和科普读物,以开阔我们的眼界。
  
  
《科幻迷家庭的天伦之乐》
  

黄丽      

  和蒋有国这头犟牛从小到大、青梅竹马至今,走过了三十个年头。加上一个五岁的儿子,组成了一个欢乐的科幻迷家庭。
  我和他从童年起就一块玩耍、游戏,小学同窗时一起读书学习。课后,我是他那"天上钎担人,地下扫把人"的神吹之下最真诚的听众。初中、高中时"新星"文学社中科幻接力,他扮演的是"天上钎担人"的王子,我扮演的是"地下的扫把人"的公主。大学时,我们用科幻接力来描绘我们未来的生活,表达我们朦胧的爱意。踏上讲台后,蒋有国把绝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组织学生创作科幻接力故事上,可惜得不到人们理解和支持。那时,我是惟一支持和理解他的人。哪怕外出打工,也没有忘记用科幻接力来表达我们之间的爱慕,这种情感接力一直连接着我们。直到我们结婚。
  现在,蒋有国已经是五岁孩子的爸爸了,但他还是像孩子一样,和五岁的儿子一起争论黑洞、外星人、宇宙飞船。他的科幻爱好感染了我们一大家人。这次国庆长假,亲戚们团聚在一起,八九个侄儿侄女围着他,一个个喊道:"舅舅,我要看科幻画,我要画科幻画。"、"姑夫,我要看《科幻世界》、《科学世界》"、"我要听科幻故事"、"我要进入黑洞"、"爸爸我到外星上去玩。"、"我要到火星,到星云上踢足球,和恐龙踢足球,和机器人踢足球。"……
  蒋有国一个人架不住,就把这些孩子的愿望推向老人们:"让爷爷给你讲科幻故事。爷爷讲得最好。"、"婆婆教你画科幻画,婆婆是退休的美术教师"、"让姑姑给你们看科幻光碟。""让公公带你到黑洞里去玩、。"……孩子们的兴趣"逼迫"着老人们也成为科幻迷,一家人就这样沉浸在科幻带来的欢乐中,都变成了"疯疯癫癫"的科幻迷。爷爷、婆婆、公公戴着老花镜,翻开科学、科幻书,他们要满足孙子、外孙的求知欲望。如果孙子、外孙提出问题,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却回答不出来,被几岁的孩子指出是错误的,当然会很尴尬。。这种家庭气氛也"培养"了三位戴着老花镜的科幻迷:老人们和孙子外孙子们一起看动画片,看科幻光碟,看科幻科技书,一起凭想象画科幻画,一起争论科幻话题,一起比赛想象力,老年人越活越年青,越活越开心。"科幻还真有意思,难怪孩子们这样喜欢。"这是73岁的老外公的心声。
  作为一个科幻迷的妻子,我自然也是一个科幻迷,支持老公的实际行动是操持了大部分的家务,让老公能全身心扑在教学工作和科幻接力上。他的愿望是把科幻接力--越超时空与教学的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和当前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写出一本书来推动科幻接力创作在教学中的作用。
  平时和老公、儿子一起看科幻书、科技书,欣赏科幻画,是我们一家三口的乐趣。三个人为自己的观点和想象争得脸红口涩,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在吵架。他们哪里知道其中的欢乐。在这种争论中,儿子、我、老公都获得知识和新的感受。特别是五岁的儿子收益非浅。一家三人中,儿子的想象力最丰富,在每次想象力比赛中,我们都败下阵来,这也算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吧。
  丈夫喜欢写作看书,我喜欢看书画画。空闲时帮老公抄一抄稿子。教儿子画一画国画,画一些想象的科幻画。在儿子的画中,要给楼房下面加上车轮,上面加上翅膀在空中飞,给车子加上螺旋桨给金字塔长出脚和手来……我们一家人看来疯疯癫癫,但比起周围整天围在麻将桌前,甚至孩子们也模仿着大人们围坐在一桌搓麻将的家庭来,要疯得好点。
  (完)
  看完这篇介绍,您有何感想?希望您能伸出善良的手,给穷困山区的这些爱幻想的朋友们一些实在的帮助。

  科幻桃花源独家推出。
  http://flying01.yeah.net
  http://flying02.yeah.net
  http://flying03.yeah.net
  

【 Previous | Back To Main Page | Back To Top |Next】
   回科幻评论目录
    (C) Copyright 1999-2000 flying
  
  

c3.gif (176 bytes) c4.gif (175 bytes)